close

文/Aries John

編輯/Rungazeu

現代人由於工作時間仍然過長,且沒有加班費補助,外加額外的許多臨時工作加入,使得身心都處於一種緊繃的壓力狀態,一開始我們會警覺到壓力,是來自於身體的反應,例如腸胃不適、自律神經失調等,造成身體上的顯著徵狀,接著人們會試著抵抗壓力,尋求壓力的出口,但現代人絕對不是用解決壓力源,如減少過勞工作、降低在焦慮環境中生活、自我調適壓力評估等來減輕壓力負擔,而是想要尋求另一種建構下的紓壓管道,例如運動,這個全球性健康的現代人品牌。

當代傳播媒介當中我們大量的吸收到「運動=健康」的廣告,大型跨國企業不斷的在行銷與宣傳上對我們大量洗腦,作為一個現代公民一定要規律的運動,否則那些過於營養的聚積就會無法消散,迫使我們要開始運動,只是運動這件原本就是人類應該作的事情,怎麼突然變成一種可以販賣的概念,而且非得使用器材輔助才能完成呢?

人類原本早期的運動是為了抵禦外敵的一種自我防衛訓練,在部族社會時人人幾乎為了生存都擁有體操的基本能力,在農業社會中的勞動,廣義上也是一種體育活動,人們的死亡、疾病,不會是因為肉體缺乏勞動所造成,而是來自不可抵禦的疾病,只是當現代社會醫療發達之後,醫療體系不斷的延長人的壽命,卻無法保證病患的生活品質,於是就把衰老與疾病的產生,歸罪於早年生活的習慣,大多數的習慣都被標籤化,如飲酒、抽菸、缺乏運動、久坐等,似乎這些行為會直接連結到老年時的病痛狀況,迫使現代人在「健康」概念上作出相應的行為,如戒菸、戒酒、運動來應對,以免自己的未來生活會過得比較不好,同時也是對於長壽的理所當然期待。

只是同時間現代生活的人們,彼此的疏離跟支持已經驟然降低,在朋友的關係維持跟人際關係品質都在急速下滑,好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需要如此緊密,個體化的個人生活也可以維持生命,但疏離的個人對於社會的反應不大,只關注在自己範圍的事物,也會造成在缺少他者支持下的死亡率提高(Kaplan et al.,1994),使得生活受到一定的影響。

不過對於建立關係的「懶惰」與「缺乏動力」也是現代人在個體競爭與積極發展個人的概念底下產生的,對於自身我們可以不斷的「追求卓越」來成長,不過對於他者關係的維持,則是同樣落入經濟評估因素當中,如果對自己沒有好處,則不願意建立關係,越發獨立的個人被認為是「成熟的」,相較於其他不斷尋求社會支持的個體。

減少壓力有一個很重要的元素是在於減少負向情緒的增加,才可以讓生物性的slgA抗體分泌增加(高壓力會使得此抗體分泌減少),來增加自己對於致病型細菌的抵抗能力,只是對於負向情緒的認知,又會回到心理因素上,我們對於事物的認知是如何建構的,有時我們可以忍氣吞聲,對於某些已經讓自己本身不爽的事情被壓抑住,只是雖然在表面上我們忽略了這個憤怒與不安感,不過身體卻不會對此失認,過度的聚積反而會造成身體的潛在反應,刺激交感神經的活性,使人體不斷在處於壓力系統被喚起跟緊急的狀態,久而久之身體就會過於疲倦。

運動這件事情已經不像過去那樣單純與自發,人們思維中的運動可能必須要有好的器材輔助,雖然這件事情在前述當中假定是跨國運動公司進行的媒體廣告效果,但對於已經習以為常的現代人,這似乎就是一種真實,我們必須要上健身房跑步才是運動,在外面跑步也必須擁有好的慢跑鞋跟舒適的衣服應對,也要找健身教練訓練標準的姿勢,以免造成運動傷害,這才是人們心中的完美運動形象。只是上健身房需要繳費,對於貧窮的現代人可能是一筆不小的支出,加上自己天性怠惰,不太可能因為繳費了就規律報到,因此轉換投資標的,變成投資在偶爾一次性的大型路跑,或是投資一台可以讓你想騎的時候就去騎的腳踏車,來創造最有效率的運動方式。

城市公民生活的休閒狹隘性大家都知道,其中近年來自行車運動的流行,公共自行車道的大規模建立,使得自行車運動蔚為風潮,但同時自主慢跑也可以在腳踏車道上運行,所以也有一群人是在慢跑運動中獲取「健康」,但能夠長期維持這樣規律運動的畢竟是少數,大多數被工作、課業、疾病綁架的現代人,並沒有很多的時間去從事這些需要高時間成本的規律運動,因此近年來大型路跑活動就提供了這樣的機會,讓這些平日不運動的人們,可以在集體督促當中獲得一種團體的感受,同時解決個人與社會的疏離以及在運動上的嚮往,可以說是很方便又划算的活動。

在集體路跑當中,各活動主辦人規劃了許多不同市場區隔的產品提供大家選擇,力求多元化與獨特性,作為最大的產品賣點,同時綁住周邊商品作為報名費的一部分,使得大多數人為了這種集體歡愉而買單,在假日的狂奔當中找到與自己建立親密的短暫感受,認為在短時間之內突破自己身體極限,可以讓長期以來被荼毒的身體產生療癒的作用,在短暫的消費與攝像當中獲得自己存在的滿足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ungaz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